戰爭年代,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事情,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有2000多萬名烈士,其中有名有姓的僅有196萬人,大多數烈士戰死後連姓名都不知道。自八一南昌起義開始,就有無數的烈士為中華民族的複興和建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紅軍時期就有數不清的烈士倒下,湘江一戰,紅軍損失3萬餘人,是故有“3年不飲長江水,10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長征後,中央紅軍由8萬餘人銳減到3萬餘人,實力大減。整個紅軍時期,據不完全統計,先後有多位高級將領犧牲,有盧德銘、胡少海、朱雲卿、伍中豪、黃公略、尋淮洲、羅南輝、鄧萍、董振堂、曾中生、許繼慎、蔡申熙、鄺繼勳、餘天雲、吳煥先、周逸群、段德昌、劉誌丹、劉疇西等人。

盧德銘
盧德銘,黃埔二期畢業,秋收起義的總指揮,任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師長,1927年在掩護部隊撤退時壯烈犧牲,年僅22歲,毛澤東痛惜不已,歎道:“還我盧德銘!給我3個師也不換。”
胡少海,湘南起義的領導人之一,1930年任閩西紅21軍軍長,當年8月在漳平永福圩偵察敵情時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2歲。
朱雲卿,黃埔三期畢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先後任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參謀長、紅一方麵軍參謀長、中革軍委總參謀部代部長等職,年僅24歲便成為我軍第一位總參謀長。1931年5月22日在醫院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時年24歲。
伍中豪,黃埔四期畢業,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秋收起義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先後任紅四軍第三縱隊司令(毛澤東為紅四軍黨代表)、紅四軍前委委員(毛澤東為紅四軍前委書記)、紅十二軍軍長、紅二十軍軍長等職。井岡山時期與林彪並稱為紅軍中的兩隻鷹 ,與林彪、黃公略、彭德懷一起被稱為井岡山鬥爭時期朱毛紅軍“四驍將”。1930年在與敵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25歲。

伍中豪
黃公略,黃埔三期高級班畢業,1927年參加了廣州起義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與彭德懷和滕代遠領導了平江起義。上了井岡山以後與伍中豪、林彪、彭德懷並稱“四驍將”。1930年龍崗黃竹嶺一戰活捉了敵軍18師師長張輝瓚,同年黃公略在贛西地區建成了大片的紅色根據地,毛主席對他的工作身為稱讚,寫下了《蝶戀花·從汀州到長沙》一詞,詞中寫道“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
1931年在方石嶺追擊戰中,遇到敵機襲擊,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3歲。

黃公略
尋淮洲,1927年參加了秋收起義,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12月任紅七軍團軍團長,時年21歲,是紅軍裏最年輕的軍團長。1934年7月,紅7軍團奉命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尋淮洲任軍團長兼抗日先遣隊總指揮。同年12月14日,在安徽太平縣譚家橋戰鬥中,尋淮洲指揮部隊同數倍於己之敵展開激戰,不幸腹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2歲。
羅南輝,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紅軍後曆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一路警備大隊長、中共川東特委軍委書記、中共四川省委的鋤奸小組組長、中共南充中心縣委軍委書記、中國工農紅軍第33軍副軍長、中國工農紅軍紅五軍副軍長等職,1936年10月23日在會寧縣中川鄉大墩梁(為華家嶺支脈)遭敵機轟炸,壯烈犧牲,年僅28歲。
鄧萍,1928年與彭德懷等人領導了平江起義,先後任紅三軍團參謀長兼五軍軍長、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參謀長等職,1935年在攻打遵義的戰鬥中,親臨前線指揮,偵查時被一顆子彈擊中頭部犧牲,時年27歲。
董振堂,1931年率部舉行了寧都起義,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起義後,部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董振堂任軍團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後任軍團長。長征中,紅五軍團擔任後衛,有“鐵流後衛”的光榮稱號。1936年,董振堂率領的紅五軍被編為西路軍,參與西征,1937年1月,在甘肅高台與敵人苦戰,壯烈犧牲,時年42歲。

董振堂
曾中生,黃埔四期畢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7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莫斯科參加了中共六大,回國後,曆任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和軍委主席、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和軍委副主席、鄂豫皖紅軍第四軍政治委員、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等職,1933年被張國燾監禁,1935年被秘密殺害於四川理番縣卓克基,時年35歲。
許繼慎,黃埔一期畢業,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曆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軍軍長、鄂豫皖特委委員、紅11師長等職,鄂豫皖時期曾是徐向前元帥的領導。1931年11月被張國燾殺害於河南省光山縣白雀園,年僅30歲。

許繼慎
蔡申熙,黃埔一期畢業,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曆任紅15軍軍長、紅四軍第10師師長、紅25軍軍長,1932年10月在湖北黃安(今紅安)河口鎮戰鬥中,腹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6歲。
鄺繼勳,1926年參與組織領導了四川滬順起義,同年底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春任紅6軍軍長,1930年12月,曠繼勳調赴鄂豫皖蘇區,任紅4軍軍長,之後又曆任鄂豫皖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13師師長、紅25軍軍長等職,1933年6月,曠繼勳在肅反中被誣陷殺害於四川通江洪口場,時年38歲。
餘天雲,1927年參與了黃麻起義,曆任紅四軍12師36團團長、紅三十軍軍長、紅三十一軍軍長等職,率部參加了反三路圍攻作戰和反六路圍攻作戰,1936年4月,於四川丹巴渡河時溺水犧牲,時年25歲。
吳煥先,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了黃麻起義,參與創建鄂豫皖蘇區和紅二十五軍,任二十五軍政委,1935年8月21日在甘肅涇川與敵戰鬥時,不幸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8歲。

吳煥先
周逸群,賀龍元帥的入黨介紹人,黃埔二期畢業,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在國民革命軍賀龍部任師、軍政治部主任。1927年參加了南昌起義,1928年與賀龍一起組織工農革命軍,舉行了桑植起義。1930年7月率紅6軍與紅4軍在公安縣會師組成紅2軍團,任軍團政治委員、中共前委書記,與賀龍領導創建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蘇區。1931年5月,在湖南嶽陽賈家涼亭附近遭國民黨軍伏擊,英勇犧牲,時年35歲。
段德昌,黃埔四期畢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彭德懷元帥的入黨介紹人。1927年參加了南昌起義,曆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員,鄂西遊擊總隊參謀長、獨立師師長、紅6軍副軍長、紅三軍紅9師師長等職,1933年在“肅反”中遭誣陷,5月1日被殺害於湖北巴東縣金果坪江家村,年僅29歲。1952年,毛主席親自為段德昌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烈士證書。

段德昌
劉誌丹,黃埔四期畢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組織了渭華起義,任西北工農革命軍軍事委員會主席,1935年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五軍團,劉誌丹任副軍團長兼參謀長,1936年4月,劉誌丹率紅軍東征,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戰鬥中光榮犧牲,時年33歲。
劉疇西,黃埔一期畢業,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東征中失去左臂,曆任紅三軍第8師師長、瑞金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主任、閩浙贛軍區司令員兼紅軍新編第10軍軍長、紅十軍團軍團長等職,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義,時年38歲。
小結:
這些紅軍時期犧牲的高級將領都是當時紅軍的寶貴人才,三大方麵軍各有犧牲,如果他們能夠活到新中國成立,以他們的資曆加上後期的戰功,元帥、大將級別的軍銜必然不在話下,參考紅軍時期同為軍團長彭德懷和林彪,以及方麵軍總指揮的徐向前,這些犧牲的將領中很多人與他們相比,資曆和職位都不低。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們過早地犧牲了,不過今日之中國已經如他們所願,已經逐漸走向強大。